如果有一天,你願意跟你眼前的人,分享著深藏在你心中的秘密。
也許就是你找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
這是我看完史蒂芬金「四季奇壇」前三部小說的想法。
我收回之前我提過史蒂芬金小說內容「寓意不夠深遠」的想法,從剛才看完「總會找到你」這篇小說之後,我開始回想起我的年輕時期的回憶。原來「寓意不夠深遠」是靠一個人願不願意去思考別人所告訴你的故事。看完這篇小說之後,我點起了一根菸,放著Maroon5的歌曲回想著自己身邊的朋友與自己的互動。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對誰都是敞開心房狀態的人,誰問我問題,我就會回覆,或是告知別人我的故事,可是我從來都不多想這些事情是否也改變了我的價值觀。
我常提到我之前談過的戀愛,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這些人,是不是生活的更好,卻沒有勇氣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怕的是自己的情緒也會跟著起伏,進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態度。看完Top5的電影,其實我欽佩的是男主角願意回頭去追尋自己過去的愛情缺點,雖然後面的結局我看不出來他改變了什麼,但是他願意思考,光是這點的衝擊對我而言就很大了。
「總會找到你」說的是男主角的童年故事,很多探險故事在往後卻影響了他的生活,包括他與他朋友之間的互動,以及內心恐懼原因。跳躍式的劇情,再加上我對文字解讀異乎常人的特性,一開始看的時候有點抓不著頭緒,錯綜的主角跟劇情發展,讓我常常搞不清楚到底誰是誰,還好後來走上軌道了,細細的去品味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其實不只是找到一具屍體的問題而已。
每當我跟同學或是朋友提起我以前的國高中生活,都是形容我自己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呆板女生,這點現在說出來沒人肯相信,不過我還蠻喜歡那時候的自己,至少無憂無慮不用去思考太多自己所要面對的問題。厚重的眼鏡、急欲想要長大的心態,以及長的不漂亮的外表跟做事一板一眼,認為翹課以及遲到是罪不可赦的行為,很難相信我也有過這段時期。不過那都是過去,改變我是我身邊的朋友以及長大後不斷接觸的社會問題。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卻因為自己本能的企圖心以及社會環境與朋友,造就了我現在的人格與特性,我總是說著我不太會被別人影響,我只是一個只顧自己生活的人,也許我自己內心深處才明白自己到底被別人影響多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