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近國際媒體大幅度報導大陸內部的苦工兒童虐待事件,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觸也漸漸加深,這部電影是這學期上課,第一支撥放給我們觀賞的亞洲電影,在沒有經費的拍攝之下,粗糙的底片質感,昏暗不明的燈光,卻更顯得劇本的真實感。這讓我想到丹麥逗馬九五宣言,在一切使電影技術回歸到淳樸的做法,更顯得劇本的深度,也讓導演回歸到電影真正是如何去告訴大眾一件事情的發生。
##CONTINUE##
這部電影帶出了大陸的環境、社會、以及一切看似違背道德的做法,也隱藏了許多故事,從一開始的片頭,就用一個長鏡頭帶出在一個昏暗不明的礦坑生活,彷彿在告訴社會大眾,這個世界與外面我們所認知的社會是隔離的,就有如黑暗與光明面般的不容,而片頭大大的【盲井】兩字就有如自欺與欺人的預告,電影開始,不段的晃動以及無法克服的攝影問題,反而像一部真實的紀錄片手法,用真實的紀錄手法來還原人性的迷失危機,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存在於中國內部的,由於我的外公也是在礦坑工作的工人,我母親告訴我,每當礦坑有陣子傳出危險,而當外公工作該返家的時間一到,我外婆就會在門口盼著外公可以順利平安歸來,在礦坑工作已經很危險了,更何況又是加上人心的險惡呢?
這部電影的人物性格非常的豐富,唐朝霞與宋金明雖然一開始就不眨眼的殺人,可是隨著故事的醞釀,我們了解到唐朝霞其實是一個只為自己滿足私慾的人,因為已經習慣犯案,所以已經沒有人性,對於這個社會上的層級制度也玩弄在手,了解到有錢就是大爺的觀念。而導演卻給宋金明一個有故事的背景,原來他掙的錢是要讓遠在家鄉的妻兒安定,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續唸書,於是他的人性在遇見鳳鳴之後不斷湧現,而這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設定的非常有意義,就如同唱著歌的妓女,歌詞內容反諷著中國大陸的政策,而礦場的老闆也說著「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這一句話一針見血的說出中國社會目前所面臨的狀況。在這樣的開放外資,夾帶著美金的資本主義進駐中國大陸,這樣的新舊價值觀衝擊,是否會讓大陸這些基層名民眾,容易去物化所有的事情?人可以因為錢去做出很多冷血的事情,甚至抹滅人性,這就是社會資本主義的一種反撲,當人沒有了人性,是否會做出更多反社會、道德倫理的行為?這也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也許中國大陸在這樣衝擊開放之下,是否會因為如此而迷失了原本的方向。
片中的結局也讓人感慨,原本相信著兩位長輩的鳳鳴,相信著他們會帶著自己賺大錢的夢想,一個單純的生命,一直不斷讓宋金明的良知產生動搖,而結局的最後,鳳鳴看到這樣的結局,在礦場主人的哄騙之下還是收下了大把的金錢,而在這樣的社會變動當中,說不定鳳鳴為了讓自己以及家人生存下去,也會變成下一個宋金明或是唐朝霞。
聽說這部電影原先改編的小說結局,是宋金明為了救鳳鳴而自殺,也許看的出來原作者對於人性還有一絲希望,而電影的結局卻是兩人黑吃黑而結束,看了也是不勝感慨,是否是導演對於人性的失望?就這樣,【盲井】一詞彷彿就像人心黑暗面的呈現,而就在大陸報導中,不斷的可以看到這真實故事一直上演,這部電影也許不能改變現在民工受到大陸資本主義變遷被剝削的狀況,卻是一部看了之後讓人很沉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