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冷冽到令人非常不舒服,趕著去上課之後,剛好遇見張老師在問同學問題。
「你畢業之後想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她用這個問題問了各個不同科系的同學,每個答案幾乎都不一樣(我是指電影系),云杰說她身體不好,沒辦法像導演這樣操勞,所以他要選擇走理論;而大頭說她畢業之後要去念軍科,還有誰回答什麼我並不知道,基本上,這個問題對電影系的人而言,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而我自己也在嘗試不同角色的扮演,試著找出自己的喜好,但是對自己比較安全的,其實是從事電影製片或是發行的角色,在不然,電影圈內容不下我這粒小沙,我也許可以跳到傳媒業去發展,做一份符合我夢想的工作 ....「帶給別人夢想」。
其實我厭倦設計的原因也是如此,格局太小,範圍太大,而看到的人卻很少,商業性很重。姚導說拍電影其實就跟毒品一樣,好玩、刺激、會上癮,但是拍完這部片子之後,他也不知道下一部在哪裡,但是不變的,就是他得用拍廣告來賺錢。
我不清楚台灣的電影市場是否已經慢慢走向藝術類型,而李安說的movie about movie & about life 一說也讓我很驚訝,因為這就是我所想的,我提問自己,到底對我自己而言,創作是什麼?每個創作人都幻想著自己可以靠創作過生活,甚至名利雙收,但是這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而對我自己而言,我的創作到底是什麼?賺錢的工作嗎?不是!我只是想要讓很多人,看到、感觸到我的視野我的感官我的想法,以及了解我的一切,這是我從小到大不變的夢想,就像小武說的,分享的感覺很棒,不擅長用文字以及語言描繪自己想法與情緒的我,再使用這兩種媒介上,總是說錯很多話,做錯很多事,常常會有情緒衝動的那一刻,可是礙於這是人對人最直接溝通的方式,所以總是會傷到很多人。但是我卻喜歡透過影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攝影,喜歡紀錄的寫實,去慢慢建構並且累積我自己的創作情感。
我說不出的,就讓影像去表達,我做不到的,就讓影像去呈現。
而設計呢?是一種對美的要求,視覺上的呈現要讓人感覺換然一新,需要的是不停的創造以及創意,但是這架構背後的情感呢?我並不覺得我有任何的感受存在,所以不用感情的事情,我總是不想花太多大腦去思考,也許我是一個不切實際又感性的笨蛋,可是想想,當你收到一封感人故事的email,或是看到一篇動人的文章,一段引起你情緒的音樂,這種感動卻是我想要回到純粹的原因,創作是一種慾望的發洩,而大部分的工作卻是對現實的低頭。
我不知道我自己壓抑我自己的慾望多久了,也許我的熱情也逝去了四五年了,但是好不容易現在又開始點燃了,我不想放棄這次的機會,好好去把握。
晚上跟小武聊天聊很久,提到朋友與男女朋友之間的態度與關係,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也許他很清楚很明白我喜歡他,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他,我很迷惘,如果是因為他的關係我身邊想要有他的陪伴,這點我很肯定,但是說到男女朋友,卻又好像不是這種感覺,我真的很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