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一九九五

電影名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刺激1995》
出品年份:1994
導演:Frank Darabont 法蘭克戴瑞邦
編劇:Stephen King史蒂芬金 /Frank Darabont 法蘭克戴瑞邦
演員:Tim Robbins 提姆羅賓斯 / Morgan Freeman 摩根費里曼


劇情簡介:

銀行家安迪本欲報復外遇的妻子,但在行動之前打消主意,卻不料其妻及其情夫當晚即遭人殺害,安迪遂因此被判無期徒刑,進入「鯊堡」監獄。

在獄中,安迪認識了從事黑市交易的囚犯雷,並與其他囚犯慢慢熟稔;在這同時,安迪以其專業知識,逐步引導監獄中的生活,讓事情開始有了轉變…。20年的鐵窗生涯,讓安迪看透監獄官僚的貪污、腐敗、虛偽與詭計圈套,也讓他體會到要還其清白之身,唯有逃獄一途…。


前言:

這是作為史蒂芬金的書迷不得錯過的一個經典翻拍作品。從《魔女嘉莉》、《鬼店》一直到近期的《1408》,史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帶著濃郁的恐怖色彩,他的小說節奏緊湊,有著強烈的影像感,總能引發人性最深層的恐懼以及最害怕面對的事情,。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刺激1995》是從史蒂芬金經典著名短篇小說四季奇譚當中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麗泰海華絲與鯊堡監獄的救贖》所更名翻拍,四季奇譚所闡述的是四個季節所衍生的故事,而希望溫暖的春天,則是刺激1995所代表的一個背景意義。


《刺激1995》絕對是一則成功的翻拍電影,也是近代電影當中為之經典的大作之一。小說當中所提到的故事架構與人物,在化作為影像同時成功的保留,並以與書中同樣是第一人稱觀點的方式來做為推動劇情的主脈,史蒂芬金的小說當中絕大都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作為故事主線劇情的推動方式。這在電影的表現當中,搭配著口白補充劇情的手法,在某些時候會帶給觀眾過於冗長的瑣碎感,如同1408給予我的評價。而在《刺激1995》當中的表現,摩根費里曼的口白充滿著豐富的感情,監獄當中的小人物卻又這麼的寫實,史蒂芬金這次文學當中所刻畫的不再只是一部恐怖電影,而是一個關於人性更深層的隱性恐懼-虛偽與貪婪。


從文學作品演變成電影劇本同時,將本片放大到整體社會上寬恕與重生的可能性,帶領著觀眾看見希望,本部電影不同與許多改編電影作品來的具有特效,而是平鋪直述的敘述整件故事的發生過程,更是文學改編成作品的最高傑作,導演屏除過於冗長的角色對白,取之中段的菁華,將主角間的對比明顯做個比較。


而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電影與文學關係更是不可分離,當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作品時所激發的火花更是一種乘法,刺激著我努力的想要找出更多的比較。有人說電影是注重形象而文學是注重描寫,電影所演繹的是一種表面,而文學則帶給人更多深層的內在,可用抽象的表達方式來讓解讀者有著不同的思考模式。


回憶式的電影類型


本部電影全以第一人稱口白的方式來推動整個故事,是以一位待在監獄許多年並且從事黑市交易的老黑人Red來述說,主角則是另外一位受到誤判殺人的銀行家追尋著自由的過程。整部電影使用了許多迂迴的情節來表達出體制化的無奈,包括像小型社會中的鯊堡監獄的小人物故事,每個角色都刻畫著非常深度的人性,但是主角始終珍惜著希望與自由時刻。


《傳奇在於故事的本身,而不是敘述的人物》是史蒂芬金為這系列短篇小說所下的註解,本部電影所滲入的美國文化深植人心,即使電影敘述故事本身稍嫌平淡與沉悶,但是代表著小型社會的鯊堡監獄,卻也縮寫了人適應著體制化的事實。渴望著自由的衝動在監獄電影當中對比則更是明顯,也經由主角Andy在劇中的演出散佈到所有犯人身上,如:為所有犯人爭取冰冷的啤酒、將古典音樂散播至整個監獄、為監獄的犯人爭取到一座圖書館…等。人們常被自己無形的銅牆鐵壁所束縛,而Andy的行為更讓觀眾得到一種解脫,讓自己去判斷是要選擇忙著活或忙著死,無疑也為觀眾帶來一股釋放的感受。


電影中的體制化效應與塑造方式


電影當中有著一個體制化的縮小範本,其中之一主角老布代表著在監獄過度一生的老人,他所害怕的不是監獄中的死亡,而是出獄這件事情,變得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也成功的比對出主角andy反體制化效應下所要爭取自由的珍貴。


而Tommy這個角色也代表著主角對自己的內在涵義,從一開始Tommy一入獄,導演引入不同的音樂背景,象徵著不同時代的來臨,充滿希望的男主角在幫助Tommy考取學歷後,自己卻面對自己的無望。最後導演安排Tommy被典獄長賜死,也是為了要將電影當中的敵人更是突顯,這戲劇化的作法引發了一些高潮,也讓劇情主線慢慢的推動到第三幕結局的開始。


片中的典獄長以及獄警則是扮演著電影當中壞人的角色,他們不只是虛偽,更是代表著腐敗的鯊堡監獄縮影。


電影當中的救贖與重生


西方文化社會當中宗教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提到『救贖』這個概念,除了這是本部電影當中的另一個次文本概念,也讓我聯想到了聖經當中所提到的許多故事,男主角安迪是個沒有罪的人,卻和罪人一起受罪,無罪而受罪之身,代表的是耶穌或是彌賽亞,中間有著許多呼應著聖經的奇蹟,例如變出酒水來,而在片中則是安迪透過利益交換,請其他的犯人喝酒。而事後這些犯人更像是耶穌的十二使徒,回憶著Andy的故事並分享給其他人知道,一直到最後他逃出監獄走過狹長惡臭的水溝 並洗滌著自己,象徵著聖經中耶穌的復活,而無罪之身受罪,則是代表著耶穌或是彌賽亞,這兩者人物當中,同樣的經歷了某種意義上的死亡、復活與升天,同樣的給追隨者帶來希望和救贖。片中主角Andy更是大大的用聖經嘲諷貪污腐敗的典獄長,在洗錢的帳本掉包成藏匿挖石工具的聖經,恰好也是聖經內《出埃及記》的頁面,也是重演了猶太人逃出埃及的故事。並寫上【得救之道就在其中】更是大大的嘲諷偽善的典獄長一番,典獄長则表现了与耶稣对抗的伪善宗教首领相同的特征。


而希望更是代表獲得重生的一條道路,影片當中圍繞著『救贖』、『贖罪』、『贖身』,Andy解釋著自己進入監獄是一種『贖罪』,原因在於他並不珍惜自己的妻子,讓她慘遭殺害,而監獄當中的犯人不斷的遭遇假釋退件,是一種為自己『贖身』的條件與方式,Red三次對著假釋官說著自己想要假釋的慾望,都是為了進行『贖身』的行為解釋,反而最後他選擇不進行這個動作,卻獲得了成功的『贖身』。但是卻又被監獄內體制化的公式所困住。


片中使用了許多俯角鏡頭做為小型社會縮影的攝影方式,將所有各式各樣種類的人一併納入鏡頭當中,看見了許多不同人的表情與表演。不以大量的主觀鏡頭做為攝影鏡位,反而主線劇情的發展著重於各個人物間的互動,每當鯊堡內的主角仰頭看著天空所發生的奇蹟同時,如同譬喻著Andy是個象徵希望的救世主。



結論:

片中的結語以Red的我希望作為結尾,當兩人再一次的團聚是在蔚藍的太平洋海上,兩人的契合度深深的帶給觀眾一種友情的感受。

而音樂則是此部電影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並未取代主線劇情敘述的角色,但是卻適度的鋪陳出故事的發展節奏,強調了角色、劇本與情感的結合,回到了許多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架構。

一部負面悲觀的電影或許容易拍攝,但是拍攝一部敘述希望的電影要引發出觀眾的認同感卻是困難,人類的情感具有長遠的目標,而刺激1995將背後的人性引發出來,而不只是虛偽。


補充:

在還未踏入電影系之前,我收集了許多翻拍電影的書,種類與類型非常的多元,而我個人是認為要有好的劇本,甚至是一個好的文學故事,可以帶給電影關於劇情上更多的補強,帶給觀眾更完整的架構與最佳的故事邏輯,小說當中會有一個更非常完整的文本概念,而電影的表現方式,有著影像、音樂、剪接、具體的主角,兩者相輔相成,這比起電影只用一些特效或是聲光四射的噱頭來的更吸引我。


我還記得當我年紀很小的時候非常喜歡《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稍微在大一點的時候,進電影院看了哈利波特第一部翻拍電影時深深震撼了我,我腦袋中的東西是真的具體呈現在我的眼前,我感動到說不出一句話來,文學作品變成大螢幕的感動震撼了我,所以我便開始收集這些的書,幻想著自己有天也能拍出這些電影,這種作法是一種藝術的結合,也能為自己以及別人帶來更多的夢想。


參考資料:

開眼電影資料庫

IMDB電影資料庫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