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的勝利

片名:意志的勝利 / Triumph of the Will
導演:蘭妮.萊芬斯坦 / Leni Riefenstahl
創作背景:蘭妮.萊芬斯坦在希特勒納粹黨的支持下,拍攝1934年於紐約堡的納粹全國黨大會之紀錄片。



前言:

(*引言)在雷‧穆勒(Ray Muller)的《蘭妮‧萊芬斯坦自白書》(The Wonderful and Horrible life of Leni Riefenstahl)片中,萊芬斯坦一直強調:藝術與政治是兩回事。若說紀錄片此項藝術可以為政治手段帶來的某些目的或是影像力,意志的勝利絕對會是一部頗具影響力以及劃時代代表的一部紀錄片研究主題,片頭一開始即是希特勒在飛機上的畫面,象徵著代表從天上的權威或是神力,目的是為了讓希特勒象徵是從天上降臨的馬賽爾,為了帶給人民更幸福的生活。

從一位女性導演的手中所領導的整個工作攝影團隊,如果當時蘭妮.萊芬斯坦若無受到希特勒的邀請拍攝此部電影,或許她的藝術成就就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如此大的價值。


畫面結構的美感:

除了從天而降的一個畫面之外,畫面當中充斥著人民聚集前往大會中心的過程,其中井然有序的排列前進在街道當中,畫面中用了許多的疊影,也讓整起的宣傳過成並不會過於冗長。飛機降落同時拍攝到迎接希特勒的人民幸福洋溢揮舞著雙手的模樣,當中剪接了許多婦女以及兒童臉上的笑容,彷彿訴說出了一些柔性的感受。當希特勒站在車上接受人民的歡呼,卻是用拉背的方式所拍攝,背景不斷往前進,帶到所有歡迎他的群眾數量有多驚人。接著是一位小女孩上前獻上菊花,插入許多近景的兒童笑容畫面,不斷的營造希特勒親民形象。


此部電影當中用的都是旁觀鏡頭,看著希特勒,或是用第三人觀點去看著人民,導演成功的讓攝影機在電影中維持中立立場,也讓這部電影更有說服可信度。電影畫面中也不斷的出現卍字符號,時時刻刻的提醒觀眾此次是納粹黨的一個大會遊行議題,人民懸掛著卍字旗、建築物上由上往下大量的懸掛…等。都是不斷的再造神運動。因為是跟隨著會議開始到結束的一部藝術紀錄片電影,所以前段的攝影機畫面都是律動的,搭配著驚人的數大便是美畫面,包括人民的聚集、士兵的守衛、士兵的帳篷,畫面中無一處不帶出希特勒的領導能力,也是區隔出他的另一面群眾、號召能力。


這次在紐約堡的集會細心的蘭妮‧萊芬斯坦不只有拍攝群眾聚集以及會議過程的場面,其中也不斷的插入紐約堡的古蹟建築物以及具有代表的雕像,包括城市的美景以及教堂的建築,使得此部電影的政治宣傳意味拉低,但是卻能夠深植人心並且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熱情。

代表著國家命脈的青年在畫面中表現的如此快樂,也象徵著在希特勒極權統治之下的青年軍人是如此的充實而且從事著許多健康的運動,他們快樂的玩著打鬧著。除了軍人的畫面之外,接著便帶到人民穿著德國傳統衣物展示豐收的結果,一位小女孩愉快的吃著水果,插入的畫面當中每一位人民眼神當中都帶著希望與幸福。


接著畫面帶到了每位首長上台致意,導演介紹了許多首長的名子並簡潔的擷取他們的鏡頭,相對於他們後來的發展看的卻如此諷刺,第二次戰敗之後這些首長都背上了戰犯的頭銜,這也是說了一部紀錄片電影,導演的主觀意識絕對會影響拍攝的議題,每個人對於歷史的認知與解讀不同,若是只觀看德國歷史,一定會對希特勒在位期間所做的屠殺猶太人感到這是惡魔的降臨,但若只觀看意志的勝利卻又能夠看到人民對他的崇拜以及信仰。


導演在整部電影當中安插了許多有趣的橋段,例如讓士兵朗誦自己來自於不同的家鄉,或是剪接入士兵詢問著如何效忠國家,不是讓自己親自去詢問這些動作,保持著一個拍攝者與被拍者的距離,以往觀看紀錄片同時,常常看到拍攝者與被拍者的情感充實在畫面或是對話當中,而意志的勝利卻讓紀錄片在此變成單純記錄整個大會的過程,不過多引入導演的主觀立場,但是卻在剪接上的用心安排,讓畫面更唯美且逼真於現實生活,再搭配著音樂以及各節奏有順序的一一展示出來。


結論:

意志的勝利絕對是將數大便是美的概念發揮到極致的一部藝術片,但其在歷史上更是一個引發爭議的一部政治宣傳片,政治具有強大的魔力,並且可以影響人們思想更大於宗教與教育的洗禮,雖然此部電影造成了導演背上了美化納粹黨的一個形象,甚至變成二次大戰後的戰犯,但若二次大戰後納粹黨取得了勝利,或許蘭妮.萊芬斯在當初的價值以及意義上就會完全不同。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台灣電影資料館

引言:

台灣電影筆記 【歐洲篇】意志如何勝利─向蘭妮‧萊芬斯坦致敬 <曾文珍>